數字經濟與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度研究——以徐州市為例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38.6%。數字經濟在逆勢中騰飛,進一步凸顯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有效支撐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李英杰等認為數字經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能推動制造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丁志帆立足“微觀-中觀-宏觀”分析框架,探討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蔣林等認為要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信息化技術在紡織各環節廣泛運用,構建智慧化生產、數字化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
在數字經濟的驅動下,紡織業正在向著智慧生產、經營和管理的目標邁進,然而卻鮮有學者分析數字經濟與紡織行業之間的協調發展水平和相互作用影響。在此宏大背景下,本文致力于數字經濟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耦合協調關系探究,以期為徐州紡織業的高質量發展找尋契機。
一、數字經濟在徐州紡織企業中的應用場景
(一)數字經濟的內涵
數字經濟是一個經濟學概念,一方面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涵蓋信息通信技術、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推進,基此催生新的商業模式,為產業帶來新機遇,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與數字應用質量密不可分,體現在移動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突破及融合發展,加快設備接入和系統部署,提升效率和效益。同時,政府對數字科研與實驗經費投入是提升數字經濟研發能力的關鍵因素,助力持續釋放數字經濟能量。本文從經濟學角度詮釋數字經濟的內涵,即通過知識與信息的數字化,通過引導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再生,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內涵
紡織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宏觀層面,指經濟穩定增長、城鄉均衡發展、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紡織業要貫徹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從產業層面理解,紡織業高質量發展是指合理的產業結構、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實現轉型升級,提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紡織企業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由一流競爭力、可靠的質量、品牌影響力等因素組成。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要聚焦智能制造,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與紡織業深度融合,推動紡織產業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三)數字經濟與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關系
近年來,國際國內市場布局、商品機構、貿易方式深刻調整,這些變化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時間窗口。而紡織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在此發展語境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紡織業高質量發展核心動能,數字經濟成為紡織業科技創新和改造的關鍵要素,紡織業數字化程度越高,說明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程度越深,二者的耦合關系就越強。在數字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將供給端與需求端數據高度整合,降低生產能耗,實現紡織業生產的高效數字化管理,在成本、質量、利潤三個維度均有突破。紡織業由“制造”變為“智造”,自動化程度提升,進一步推進紡織業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創新,提升競爭優勢。為經濟發展、科技資源、綠色發展、創新績效四個指標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發展平臺,夯實了紡織業的高質量發展,也由此支撐數字經濟在產業化進程中的發展,如圖1所示。
圖1 數字經濟與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關系
(四)數字經濟在徐州紡織企業中的應用場景分析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疫情防控”與“經濟復蘇”,“全球合作”與“戰略博弈”,“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相互交織疊加,面臨的環節依然復雜。而紡織業作為最重要的輕工業部門,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工業、國防及醫療衛生方面也有廣泛的用途。紡織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紡織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環節都是影響紡織企業轉型升級的因素。本文選取徐州市內數字化程度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紡織企業為例,分析其設計開發、生產、銷售過程中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數字經濟在徐州紡織企業中的應用場景
企業 應用 優勢
徐州億佳紡織有限公司 互聯網接入;互聯網信息服務 立足高科技
徐州市華晟紡織有限公司 高科技監檢測設備;
并條機;超高精度無機械波羅拉 質量保證
江蘇金榮泰新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閉合式生產過程;自動化
控制;生產清潔化;廢物可降解 綠色發展
從表1可以得知,紡織業紡織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環節數字化運用程度均較高。因此,進一步研究數字經濟與紡織業融合發展的耦合協調關系,對紡織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二、構建數字經濟與紡織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一)徐州數字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遵循客觀性、可操作性、系統性、科學性原則,結合對數字經濟內涵的闡述,構建徐州數字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選取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網絡普及、數字研發能力三個維度對徐州數字經濟發展質量進行評價,如表2所示。
表2 徐州數字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權重
數字基礎設施 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指數 0.1036
郵電業務總量 0.0474
光纖線路長度 0.1407
信息化從業人員占比 0.1014
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 0.0641
數字應用質量 企業平均電子商務交易額 0.0811
數字電視覆蓋率 0.0359
互聯網普及率 0.0681
移動電話年末用戶 0.1258
數字研發能力 科技進步貢獻率 0.0600
科技成果轉化 0.1036
科研與試驗經費投入 0.0683
(二)徐州紡織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結合上述分析,選取科技資源、創新績效、經濟發展、綠色發展4個一級指標,共計14個二級指標,構建徐州紡織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其中除了污水年排放量為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逆向指標,其余均為正向指標。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3所示。
表3 徐州紡織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指標屬性 權重
科技資源 紡織工程技術人員 正向 0.0923
中級職稱以上人員 正向 0.0591
獨立科研機構 正向 0.0670
公共設施用地 正向 0.0492
民辦科技型紡織企業 正向 0.0510
創新績效 通過鑒定成果 正向 0.0904
專利申請受理量 正向 0.1146
經濟發展 資本收益率 正向 0.0575
布產量 正向 0.0859
紗產量 正向 0.0738
綠色發展 綠地面積 正向 0.1007
供水總量 正向 0.0838
用水普及率 正向 0.0328
污水年排放量 逆向 0.0419
(三)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徐州市2014~2019年共6年數據作為研究的基礎數據,原始數據均取自《徐州統計年鑒》、徐州統計局、徐州市人民政府、國家統計局,針對部分年份指標數據的缺失,運用均值替換插值法補齊。
(四)標準化處理
由于選取的各指標數據間的量綱和數量級不同,為消除其帶來的影響,本文在數據分析前首先對原始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正向指標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公式1)
逆向指標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公式2)
代表年份,代表指標,為原始數據,表示第年第項指標的原始值。為標準化后的指標統計值,表示第年第項指標的標準化值。為的最大值,為的最小值。
為使數據分析更有意義,本文消除零和負值,使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進行整體平移,即:
(公式3)
以遵循原始數據的內在規律為前提,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數據,為任意實數,為使為最接近的最小值,取。
(五)熵值法計算權重
熵值法是常用的客觀賦權法之一,用來判斷某個指標的離散程度。本文為獲得準確、客觀的評價結果,采用熵值法作為數字經濟發展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效績評價的賦權方法。
a.計算第j項指標在第i年占該指標的比重,
, (公式4)
表示標準化后的第j項指標所有年份的統計值和。
b.熵值計算,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
。 (公式5)
c.計算指標的差異系數,差異系數值與指標在綜合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成程度正比。
。 (公式6)
d.計算各指標的權重,
, (公式7)
權重計算結果如表2、表3所示。
e.計算徐州數字經濟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綜合得分,U1 為數字經濟發展指數,U2為紡織業高質量發展指數。
, (公式8)
指數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三、數字經濟與紡織業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度分析
(一)構建耦合協調度模型
結合相關研究,確定數字經濟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度計算公式。
, (公式9)
C值越大,說明兩個系統之間的耦合效應越強,且。
耦合度模型僅能反映數字經濟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兩系統間的相互影響程度,不能反映兩系統水平的高低。因此,為準確客觀地測度兩系統之間協調發展水平,借鑒相關研究,計算數字經濟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度D。
。 (公式10)
。 (公式11)
D為數字經濟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度,T為數字經濟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兩系統的綜合協調發展指數,反映兩者整體發展水平分別對其耦合協調度的貢獻值。和均為待定系數,根據本文對數字經濟與紡織業之間耦合關系的描述,認為數字經濟能夠促進紡織業的高質量發展,紡織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數字經濟的進步,兩個系統的重要性相等,所以賦予,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為客觀有效地研究數字經濟與紡織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耦合發展狀況,參考相關文獻耦合協調度劃分的等級,文章的耦合協調度判斷標準如表4所示。
表4 耦合協調度判斷標準
耦合協調度 耦合發展階段 耦合協調度等級 分類
0.00≤D≤0.10 最小耦合 極度失調 失調衰退類型
(不可接受區間)
0.10≤D≤0.20 低水平耦合 嚴重失調
0.20≤D≤0.30 低水平耦合 中度失調
0.30≤D≤0.40 拮抗耦合 輕度失調
0.40≤D≤0.50 拮抗耦合 瀕臨失調 中間過渡類型
(拮抗區間)
0.50≤D≤0.60 磨合階段 勉強協調
0.60≤D≤0.70 磨合耦合 初級協調 協調提升類型
(可接受區間)
0.70≤D≤0.80 磨合耦合 中級協調
0.80≤D≤0.90 高水平耦合 良好協調
0.90≤D≤1.00 最大耦合 優質協調
(二)耦合協調結果與分析
運用耦合度協調模型,根據公式計算結果,得到表5。
表5 2014~2019 年數字經濟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度
年份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U1 紡織業高質量發展指數U2 耦合度C 耦合協調度D 協調等級 分類
2014 0.114 0.059 0.082 0.084 極度失調 失調衰退類型
(不可接受區間)
2015 0.112 0.128 0.120 0.120 嚴重失調
2016 0.563 0.486 0.523 0.524 勉強協調 中間過渡類型
(拮抗區間)
2017 0.698 0.568 0.630 0.631 初級協調 協調提升類型
(可接受區間)
2018 0.895 0.697 0.790 0.793 中級協調
2019 0.964 0.838 0.899 0.900 優質協調
表5清晰地反映了數字經濟發展與紡織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耦合度、耦合協調度及協調等級。就整體來看,2014~2019年,徐州數字經濟和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度從0.082上升至0.899,耦合協調度均從0.084上升至0.900,二者均呈上升趨勢。協調等級由極度失調演變為優質協調,耦合發展類型由失調衰退類型演變為協調提升類型,在此期間徐州的數字經濟與紡織業高質量發展向協調關系演化的速度較快,成長性較高,為徐州紡織業在今后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提升徐州紡織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面向未來,我們對紡織業有了新的定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為使徐州紡織業抓住新機遇,向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本文提出如下發展路徑:
(一)堅持數字經濟主導,探索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通過耦合協調模型分析可得,2014~2019年數字經濟與紡織業的耦合協調度等級逐漸提升,已達到優質協調,說明在紡織企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數字經濟的重要作用,應始終堅持數字經濟的主導地位。雖然近年來數字經濟與紡織業之間發展協調程度高,數字經濟發展態勢較好,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新型材料、軟件、高端設備、芯片等方面仍有短板,這正是促進徐州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紡織企業須以數字經濟為核心,加大紡織技術的研發和投資力度。與此同時,深化數字技術在紡織企業中的應用,著重培養研發人員,開展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培訓,加快重點領域制造裝備數字化發展,與傳統生產方式相結合,使數字技術深度嵌入紡織業。最后,以促進融合發展為首要前提,打破傳統觀念束縛,打造符合數字化發展的紡織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促進企業形成新經濟增長點。
(二)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根據前文對數字經濟與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關系分析可知,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因此,紡織企業應當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優勢,將數字經濟逐漸融入紡織產業各部門,積極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使其適應新的企業經濟發展模式,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礎,為我國數字技術的發展提供一定規模的內需支持;打造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構建企業發展新格局。著重推進數字化變革,將企業的比較優勢轉變為參與市場的競爭優勢,提高綜合競爭力;針對紡織企業應用場景中設備落后、研究層面窄等現狀,政府應整合資源,建設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型紡織產業研發基地,促進產業集聚,形成生產貿易中心。支持企業引進先進設備,注冊商標,提高品牌集中度,以此打造知名品牌,吸引外資,逐步形成帶動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三)實施創新驅動工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在徐州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中,創新績效中的專利申請受理量權重最大,為0.1146,對徐州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最大。一方面,紡織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紡織企業在技術需求及項目選擇方面的主體地位,建立與各高校高端研究人才之間的分工協作創新鏈,制定紡織企業人才培育計劃和高層次科研隊伍培育計劃,打造一支具有現代經營管理水平的科研隊伍。另一方面,政府應將數字技術創新納入效績評價的標準之一,制定激勵政策,提高數字人才研發科學技術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對紡織市場的調控、支持和引導作用,加強與中介機構、研究機構等權威科研機構的合作,通過優勢互補,推動紡織企業和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
五、結語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備受關注,進入快車道發展,可以預見未來紡織業供應鏈將更受數字經濟驅動,合作更加緊密透明。徐州將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堅持新發展理念不動搖,聚焦紡織產業轉型,聚力創新驅動,推進高質量發展,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世界級高端紡織新材料基地。
本文來源:《商業觀察》http://www.shou182.com/w/jg/125.html